1月13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14年全年進出口情況。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表示,盡管2014年我國外貿增長的增速僅有2 3%,但是結合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一些">
1月13日電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今日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14年全年進出口情況。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綜合統計司司長鄭躍聲表示,盡管2014年我國外貿增長的增速僅有2.3%,但是結合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一些數據,2014年我國對外貿易在提質量、提效益、優結構方面取得了積極的進展。
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進出口總值26.43萬億元人民幣,比2013年增長2.3%。其中,出口14.39萬億元,增長4.9%;進口12.04萬億元,下降0.6%;貿易順差2.35萬億元,擴大45.9%。按美元計價,2014年,我國進出口、出口和進口分別增長3.4%、6.1%和0.4%。
鄭躍聲表示,盡管2014年我國外貿增長的增速僅有2.3%,但是結合我國對外貿易發展的一些數據,2014年我國對外貿易在提質量、提效益、優結構方面取得了積極的進展。一是2014年我國對外貿易對新興市場雙邊貿易的比重上升,表明市場多元化取得了積極的進展。2014年我國在與歐美等傳統市場雙邊貿易保持較好增長態勢的基礎上,對東盟、非洲、俄羅斯、印度等新興市場雙邊貿易增速明顯高于總值的增速。與上述四者,也就是東盟、非洲、俄羅斯和印度,2014年外貿進出口值合計占我國外貿總值的比重為20.2%,較2013年提升了0.8個百分點。
二是一般貿易的比重在提升,顯示出貿易方式更趨合理。一般貿易在我國的外貿出口當中所帶來的增加值和反映的國內經濟發展的實力更加突出。2014年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總值占同期我國外貿進出口總值的比重為53.8%,較2013年提升了1個百分點,同期加工貿易所占的比重為32.7%,與上年基本持平。
三是從外貿的主體看,民營企業的比重在提升,說明外貿的內生動力在進一步增強。2014年我國民營企業進出口值占同期我國進出口總值的比重為34.5%,提升了1.2個百分點。外貿自主發展的能力在逐步的增強。而同期外商投資企業占比是46.1,與2013年基本持平。國營企業的進出口占17.4%,下滑了0.6個百分點。
四是進出口的商品結構在不斷優化升級,在出口方面,2014年我國的機電產品,傳統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穩定增長。我國傳統優勢產品在國際市場上仍然保持著較高的競爭力,在進口方面,消費品進口增速明顯快于同期我國進口的總體增速,同時國內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能礦資源,如鐵礦石、原油、大豆、銅等主要大宗商品的進口量也都在保持增長。
五是貿易價格條件得到改善。我國對外貿易的效益有所上升,2014年我國出口價格總體下跌是0.7%,而進口價格總體下跌了3.3%。由于進口價格的跌幅高于出口,全年我國貿易價格條件指數為102.7,這就表示2014年我國出口一定數量的商品可以多換回2.7%的進口商品,意味著我國的貿易條件有所改善,對外貿易的經濟效益在上升。以上五個方面基本上可以反映2014年我國外貿出口在提質增效方面取得的業績,相信這種態勢還會在2015年繼續得到增強。
此外,鄭躍聲通報了兩組數據,反映我國在全球貿易當中所處的地位在穩步提高。
一是我國產品在國際市場上的份額顯著提升,在主要出口市場中的份額明顯提高。世界貿易組織的數據顯示,2013年也就是前年,我國出口值占全球貿易出口市場份額的11.7%,較2012年提升了0.6個百分點。由于世貿組織的2014年全年的數據還沒有發布,2014年我國出口產品占全球貿易出口的比重還有待進一步觀察。但是從一些主要貿易伙伴已經發布的數據來看,我國出口產品占全球貿易的比重,它的前景還是很樂觀的。最新的數據顯示,2014年前三個季度,我國的出口產品在歐盟、美國和日本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7.5%、19.4%和21.8%,分別上升了1.1、0.4和0.4個百分點。在印度和巴西的市場份額分別為12.2%和16.1%,分別上升了1.5和0.6個百分點。
另一方面,從進口看,2014年我國吸納全球商品的比重在上升,主要貿易伙伴對我國市場的依賴程度也在不斷加深,我國的對外貿易進口為拉動全球經濟的復蘇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世貿組織數據顯示,2013年我國進口值占全球進口的比重為10.3%,較2012年提升了0.5個百分點。同樣,世貿組織關于全球進口的全年數據還沒有發布,但是最新數據顯示,2014年前三個季度歐盟、美國和日本對我市場出口的依賴程度分別為9.5%、7.2%和18.3%,分別上升1.2、0.1和0.6個百分點。
(新媒體責編:news)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