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建筑學教授萬普勒說,要實現京津冀一體化,就必須極好地解決短途公共交通的問題。此外各個區和副中心城市的生活質量必須隨著教育機構的設置和就業的解決而提高。
參考消息網1月6日報道 德國《每日鏡報》網站1月3日刊登題為《在現代化的壓力下》的文章稱,在中國的首都北京估計生活著2200萬人。市政府不希望再有更多的人了。因此2015年年中,有消息稱北京會將一部分市機關部門包括數萬名公職人員遷至臨近河北省的通州區。該措施將有助于控制中心地區人口增長、緩解環境壓力并減少交通擁堵。
但是這還不夠。在中央政府的城市化規劃框架下將誕生一個巨大的都市群。京津冀將把北京、天津與河北統一成一個超級集合城市。在大約21.6萬平方公里的土地(幾乎是奧地利、匈牙利和斯洛伐克加在一起的面積)上將誕生一個有著大約1.3億人口的都市群,其中北京在某種程度上擔當城市的核心。
文章稱,這樣在這個中心內就可以為國家部委機關騰出更大的空間,而位于通州的市政府可以在地理位置上更好地致力于北京和河北的經濟發展與地區一體化。此外市政府的公職人員和家人將搬到通州,這將減輕中心城區房屋市場的壓力。不管怎樣,這是中國城市規劃者的希望,他們也宣布了通往通州的新的地鐵線路。
最初計劃在50年代就有了
這個想法并不是什么新事物。因為京津冀計劃部分是延續了城市規劃師、建筑家梁思成在上世紀50年代的想法。被稱為中國現代建筑之父的梁思成在當時與同事陳占祥一起建議維持北京的舊貌,在古都中心區以外設立新的行政中心。他們的建議以發展副中心為目標,希望沿主交通干道發展一個現代和多中心的城市。
然而梁思成和陳占祥的計劃并未得到當時的中國領導人認可。多年來,這一決定導致舊城及其歷史建筑(胡同)不得不在現代化的壓力下一再退讓。
人和環境的壓力巨大
文章稱,今天中華古都的風貌已經所剩無幾。老城區及其傳統的住房、商行、廟宇和街巷早已被拆除,以便為機關、高層住宅、購物中心和多車道的干線道路騰出空間。甚至自15世紀以來一直防護北京免遭攻擊并歷經了三個朝代的城墻也在1965年為了建二環而拆毀——如今這條路以長時間的擁堵而聞名。
“六條環線道路不是個好主意,”麻省理工大學的建筑學教授簡·萬普勒說:“它們非但沒有減少而且加重了交通混亂和環境壓力,并且工作和成功的錯誤承諾吸引更多的人來到這個城市。每天要在路上堵上最多達五個小時的打工者就更別提了。”
30多年來一直致力于北京城市規劃問題的萬普勒1990年曾因為聲稱這里的城市化速度過快而遭到批評。但他的批評者事后不得不承認,他是對的。人和環境所承受的壓力巨大。“我正在擬定一項建議,將一條環路改造成農業用地,”萬普勒說。
因為城市化的一個首要問題是對城市居民的供給,特別是新鮮健康的食品。“比方說,清華大學30年前的校園曾經是一片綠色,一度有自己的園圃自給。學生和教職員工去哪里都是騎自行車。如今這些園圃早已被毀。幾乎沒什么人騎自行車。這不僅對空氣質量和土壤有影響,也對國民產生影響。到2020年中國糖尿病患者的比例將增至40%。
(新媒體責編:news)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